张玉锋号(师瑞)现任中国山水创作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艺术研究院秘书长。师瑞堂艺术博物馆馆长。师从于李普、龙瑞先生。2009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高研班,2010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精英班。其多幅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八大处首保大厅、国内外友人收藏。出版有《张玉锋山水画集》。其作品先后在《国画经典》、《中国美术》、《美术界》、《世界华人精英》、《现代水墨》等多家报刊发表。 张玉锋的山水画 (徐恩存) 生于燕赵大地的山水画家张玉锋,除其性格上的慷慨悲歌气质外,他更爱的乃是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与万千变化的生机与美感,因此,他自幼便倾心绘画,尤其钟情于山水画,在岁月的磨砺中,一路走来,坎坷不平、艰难曲折,是可想可知的;在今天,当代文化语境下,给了张玉峰观察世界新的角度和新的思维方法,使他得以在传统与创新、继往与开来中,面对新世界和艺术表现的新命题,他为此,勤奋的笔耕着、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在实践的历炼中实现着创造,实现着自己的艺术理想。 他的作品,说明了一切。 张玉锋曾投师当代名家化石、龙瑞门下,循序渐进,研习传统与遍临古今名家作品,体悟其笔墨技艺与文化蕴含,力求在大师作品中寻到中国画的真谛,张玉锋是幸运的,也是成功的。特别是在龙瑞先生的指导下,技艺日见精进,可谓“名师出高徒”是也。我们知道,龙瑞先生以研究黄宾虹著称,深得黄氏山水营造的奥秘与艺术观念的影响,且身体力行的践行黄宾虹的艺术理念与实践经验,颇有“浑厚华滋”与“黑墨团中立定精神”的风范。张玉锋随龙瑞先生学画,从黄宾虹入手,颇多感触与收益,当然,这一切都凝聚并表现在他作品构想、思维、观念和形式、笔墨之中。 张玉锋的山水画,汲取了黄宾虹的艺术精神,但以师其意为主,并不完全照搬,虽不师其迹,却画得自由洒脱,渐渐形成了用笔恣意纵横有力,铿锵雄健,线如屈铁,点如坠石,笔笔送到,笔笔遒劲,力求五笔俱全的面貌,显示出良好的技艺基础。 譬如《云居图》、《秋山草堂》、《烟浮云岫》、《原野龙盘山势远》、《白云朵朵是仙家》、《山水清音》、《溪桥烟雾》、《太行人家祥云多》等作品,即,笔为画骨,突出笔触与感觉,与此中见画之风骨神韵,而墨以取气,突出用墨,可以使画面更加气足韵备。这些作品都在看似无序中进行点线与积墨的整合,达到章法的有序,近看细节笔墨生动,远看危崖绝壁、云烟飘渺、树舍人烟、章法森严、层次井然;在意象表现上,形若草草,松散疏放,实则规矩有序,物形未尽,物理在握,可谓笔墨未到神以足,而这一切,无不产生自点线、笔墨的纵横堆叠与杂陈复盖,但却有“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的黄氏山水遗风。 写意,即在“不似之似”的基础上,是“熟后生”与“无法之法”的前提下的“以心度物”、“略其形取其质”与“山水画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内涵之神”的超然形外的精神表达,用以传神、抒情。张玉锋在对黄宾虹山水画风格、形式、笔墨研究、学习中,深谙了“得意可忘形、得神可遗形”的艺术玄机,不重外美而重生命活力、重天机情趣的手法;因此,他的作品更具拙重、厚实与苍润的特点;“澄怀观化须于静处求之,不以繁简论也”,作品表明,张玉锋在感受、体验与观察大自然的生命节律时,是以凝神静气、排除一切杂念为要的,实现以心体悟,深入领会造化的神韵变化,并形诸笔墨与图式的。 在《山居图》、《烟浮云岫》、《溪山访友》、《清风凌霄》、《不是青山远世人》等作品中,画家分明营造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与品格,山势巍然、流水潺潺、云烟浮动、深邃幽远,画而漾溢着氤氲之气;这些作品构图平实,甚少奇峭之状,而多平常之景,其实,这恰恰折射出画家自身的精神需求与审美取向。 张玉锋在处理画面时,多从“审美之思”出发,在平远、高远与深远中,结构意向,山川、流水、屋宇、树木均错落有致、分布其间,并按空间分割需要各得其所;而山势峭拔处,必有团块墨色与之融洽与模糊的映衬;使画面呈现虚空疏简与清晰明朗交互辉映的效果,这种动静结合、繁简兼具、虚实相融的互补、互渗与互动,在彼此起伏跌宕与呼应参照中,形成对立统一,画面因此生动活泼而意趣无穷。 显然,深得黄宾虹艺术启悟的张玉锋,在实践中获得了灵性与感受,尤其领会了“千笔万笔,无笔不简”,“三笔两笔,无笔不繁”的要义与写意的逻辑运动规律,画面中山川的处理,清晰却又云雾飘忽,整体浑然氤氲却又点景清楚。而画面中山水意象,则曲直、大小、高低、方圆与章法布势中的主次、疏密、虚实、远近,以及笔墨的浓淡、干湿、焦宿、积泼等,都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活跃与和谐,用于构建画面的波澜起伏;细看作品,不难发现,其用笔墨多先用淡湿墨线勾出山石树木轮廓;再用湿墨浓淡并用地点染冲破,反复多遍,使之层层深厚;然后再用较浓的墨点皴树叶、山石和复勾树干、添加枝条藤蔓;最后再用枯笔皴擦,焦墨点醒;在用墨上,以湿墨为主,尤以宿墨、破魔和渍墨突出,与此同时,又用干墨、焦墨皴擦;结果,画面浑厚苍茫、拙重幽邃。 艺术的“內美”,是艺术的重要命题,也是经典作品的重要内涵和品质。“內美”,实际上是“天人合一”、“道艺合一”的美感和境界,张玉锋研习黄宾虹艺术精神,并心领神会;“一代之中名作如林,其望重当时而传誉后世者,恒不数人,要惟道德文章,卓然有以自立,千古而下,亦为不磨”,又说“古画宝贵,流传至今,以董巨、二米为正宗,纯全內美,是作者品节、学问、胸襟、境遇,包含甚广”,因此,张玉锋从史论入手,解决自己的艺术认识、艺术观与对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的理解与认识,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并做深入的人品与学养的修为;同时,又以“造化入画”、“画夺造化”的传统画理要求自己,足迹遍及名山大川、长江南北,把写生与目识心记结合起业,力求在创作中体现大自然的万千变化和气息神韵;追求自己的形式语言,重写意精神、重笔墨表现、重朴拙之美,使“山有千态万状,所以气象万千”的大自然,经过提炼、夸张,实现作品的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作品因而上升到“內美”的高度。 时光悠忽,已值中年的张玉锋,愈加注重文化底蕴的陶冶与修炼,拜诸名师门下,以经典佳作为楷模,倾全力以解个中三昧,若干年一路走来,颇多感慨与收益;经年的历练与积累,使张玉锋的山水艺术不知不觉间在一个高度上展示为“浑然拙厚”与“虚灵苍润”的艺术效果,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艺术长旅中的张玉锋脚踏实地、足迹稳重,在矢志不渝的追求中,渐行渐远,且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实现着超越与构建,人到中年,他收获了艺术丰硕的果实,他也迎来了生命的黄金季节。 对此,我们寄予厚望,并充满期待。 点击打开链接:禅心载道—张玉锋山水画作品巡回展今天在中国画都东方美术馆举行 点击打开链接: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导师张玉锋创作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