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简 历 谭连华,男,字老连,号梅松客,斋号梅松堂。一级美术师。62年出生于潍坊“中国画都”。师從李苦禅大师入室弟子刘国卿先生,现为中国画院画师。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万印楼印社社员。新长城文化榜入选艺术家,齐鲁中国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八一画院名誉院长。早期受蒙于于希宁先生。得陈寿荣。郭怡孮先生指导传授。 作品被国家中央机关、军界、中国美协、中国画院等单位收藏。作品《松鹰图》《中华魂》被国家新长城组委会刻入长城。《非洲创业面孤苦 盛世盛举谱新篇》刻入中非文化艺术广场书法碑林,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作品被选送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收藏或展览。诗,书,画,印作品及美术评论发表于国家、省、市级多家书画专业刊物,入编多部书画典集。 点击打开链接-爱艺网 点击打开链接-出山网 与郭怡孮先生 與王居明主席在一起 “关爱老兵”公益活动 雪中神韵 雪中立 铁骨照丹心 铁骨双清 铁骨红霞舞 铁骨冰姿傲霜寒 铁骨 铁骨 田园情 松韵 松鹰图 松声 品茗赏花 梅花吐幽香 劲松 国色天香 梅花香自苦寒来 盛世盛会谱新篇 军民鱼水一家亲 乐在其中 松 梅 之 我 感 悟 谭连华
中国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道家的自然空灵,儒家的中庸和谐,释家亲善修为等,都无一例外地体现在其中,这需要艺术家在蒙养的过程中去体验与领悟,天人合一沐浴大自然的乾坤气息,吸收宇宙间的星辰灵光,滋养凝练肥沃的心田,生发出笔精墨妙的意境。 历代书画家多以松梅为载体,常以松,竹,梅比喻人文友情,历称“岁寒三友”,君子风范,侠义风骨,文人墨客无不对其赞美颂扬。经多年对书法,金石篆刻的操持体悟,古典人文历史的研究或揣摩,把感悟的东西或个人情感融入到笔墨当中,在表现“松”“梅”时,抓住其精神特征加以描述。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或超脱辨证的视野看待事物,就会发现是另一种境界;作画之初看松是松,看梅是梅;只是看到的是表面形貌而已,看不到更深层次内载精神实质,领悟后观松梅不再是原形的松梅了;经过漫长的时光历程或观察、思索、彻悟后,视松愣是松,赏梅愣是梅,但是它显现出了三层不同的境界。 第一境界:看松是松,看梅是梅。涉世之初,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物万象在我们的眼里都是本来面目,松就是松,梅就是梅,最终在现实生活中一不留神就容易迷茫,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从而对现实生活与世界产生了疑惑。 第二境界:视松不是松,观梅不是梅。人世之中有太多的迷惑,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现实中容易迷失方向,开始用心地去体察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松不再是单纯形貌上的松,梅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梅。 第三境界:观松仍是松,赏梅仍是梅。这是带着敏锐的目光或哲学的思维方式用心地去体察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洞察世界后的反璞归真,人生的经历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观松愣是松,赏梅还是梅,只是这松梅看在眼里化作了民族精神之气骨,别有一番内涵.....。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融时”。我挚爱松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精神。挚爱梅的铁骨傲霜,冰清玉洁国色天香。作画成了我生命中的一大乐事。一山一水总是情,一草世界一花一如来。 表现松梅时怀着一种敬畏或对生活领悟感,带有一种激情挥洒自如,侧锋或中锋行笔,皴、擦、点、染、钩,笔随意到,境随意出。表现松针时,用“铁线描”的笔法(如截拳道里的寸拳)快速中锋行笔,笔墨由浓到淡、由浅到深,加强了其对比的关系,力求松针质感的气韵,表现出内载的精神特征。 在表现梅的花瓣时,用铁线银钩构花瓣,轻重缓急挥洒有度,花瓣虽小,但要写出它的幽香风雅,劲俏或孤傲“冰清玉洁”。这是一种情怀的抒发或宣泄,此状态是无我的,又是本我的自然流露,使松,梅枝干苍劲老辣,蕴含着千古沧桑或历史的年轮,使画面充满了金石之气或风骨劲拔的感觉,透出了刚正不阿铮铮铁骨的精神品质.在中国画当中既要有笔墨“意”的东西,还要有灵动的元素。是在“情”的作用下,使“气”灌全身,“意气”风发推动或调动全身每一个经络发挥各其作用,意愿支配行为,以物写形、以形达意、以意寄情, 彰显民族之气节,使表现对象苍劲老辣,增加了金石味意趣 。这种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把要表现的对象,内在的“意”或精神气质加一释放,使画面充满了骨力,透出内载的“意境”气息,“意境”产生的灵感,是“诗境”的--,“禅味”的-----,这种“意境”气息来源于画家的阅历、意趣及修行,是画家学养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既要画气,又要画“形”,使画面“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把内载的精神气质表现出来,写出梅花傲骨雪中立,幽香透国魂的刚劲气节。雪压青松不弯腰,待到雪融更挺拔的民族精神气魄。 壬辰年秋写于渠成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