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画家郑重小记 (转自青岛张诚先生的文章) 去年冬天,经藏友李寿之推荐,说他老家有一个画家,水墨人物画画的很有境界。又把几幅图片发给我,看后我惊叹了,被他的作品而感染,这不是我盼望已久的佳作吗?只见画中人物古意盎然,极具个性。感叹“任意挥洒,神完气足”,反复咀嚼,意犹未尽。当天晚上,我就专门打电话告诉了寿之兄,我想去潍坊见一见作者郑重先生。 2013年12月7日,我在好友李寿之兄的带领下来到了潍坊,拜访了郑重先生。当一幅幅创作精美的人物画摆面前时,再次深深的震撼了我。我这些年来见过了许许多多的画作,不是以素描作国画,就是为了迎合市场的描摹刻画,真有些审美疲劳了。郑重之画,有古人意,有自家法。寥寥数笔,足以抵得过满纸笔墨,甚至比满纸笔墨的容量更大,因为有许多含义尽在不言中、尽在画面外。他造型夸张,用墨讲究,他所创作的画有浓浓的诗意,能把诗的含意用笔墨表现出来。所刻画的人和景物笔简韵长,作品都是用大写意作出来的。 他的画作风格古拙,笔墨淋漓,造型生动,构图奇绝,变化多端,形与神浑然天成,意境清新俊逸,粗犷中有老庄之意。他用表现主义的笔法,在画面上随意挥洒,就将人物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郑重用笔熟练老到,不事雕琢,有自然天成之大气,画面的造型和达意均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画笔随心所欲,依兴而畅,用笔干、湿、浓、淡,层次交替趣味横生,直击观者的心灵,不仅有力地体现了郑重在写意人物画方面的深厚功力和精湛造诣,还淋漓尽致的表现出狂放不羁的情调,显示了画家极高的才情。 郑重先生擅长的古装大写意人物画,大量采用“没骨”技法,这种技法在历史上也鲜见。画家采用反传统的画法,漠视线条的存在,而是用丰富的水墨和颜色去取代线,我们在看似“无骨”的画面中却又分明感受到了“线条”的存在——“以形写线”,“以形写神”,这种看不见的“线”更彰显出画家的功力。 晚上,我又去郑重先生的家,我们经过推心置腹的交谈,我发现他人品极好,诚实俭朴。我反复看了他出版的祖孙三代画集,这时我才真正感受到郑重艰辛学画的历程。郑重今年40岁,已是不惑之年。他少年既从祖父郑经五先生习画,在传统人物画中浸淫十数年,已有小成。然而祖父时常告诫曰:“画之所贵,贵在存我(黄宾虹语),尔当谨记”。于是,郑重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曲折之路,路上孤独、寂寞甚至没有光明,时常碰壁。他反复尝试,一度要放弃,想到祖父的淳淳教诲及期待的目光,他站起身,又向前迈去……这又是十年。期间去南艺进修,找名家切磋,此中甘苦,不为人知。 终于,他走出来了,走出了祖父的影子,也走出了社会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浮躁心态。以水墨大写意人物呈现在大家面前,此画风始于宋人梁楷,然后人继承者甚少,皆由人物画难以用大写意表现,一是“意”到不能顾“形”,拘形则不能表“意”,二是少有知音,是必有甘于寂寞之心才能为也。郑重默默无闻潜心研究创作了大量作品,有时作画几天不出门,在画室里忘记了吃饭,如痴如醉。我认识过许许多多的书画家,象他这样苦苦追求的画家并不多见。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他有一种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也同时看到他那纯朴、善良、诚实和金子般一样的心灵。 在我返程之际,传来了郑重先生应韩国之邀,举办学术交流展的消息。欣慰之至,祝福郑重先生,祝福所有的中国画家。 甲午正月张诚写于岛城望海楼 (作者为青岛评论家·收藏家)
点击打开链接-书画世家 百年传承 郑经五 郑明曾 郑重祖孙三代书画赏析 |